又是一年清明時。清明節當天,不少市民來到市烈士陵園、金山公墓,祭奠先烈和逝去的親人,表達哀思和緬懷之情。
劉胡蘭只活了15歲,但她卻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蹟。打小起,貧苦出身的她就愛憎分明,早在抗戰時期,10歲的劉胡蘭就積極參加村裏的抗日兒童團,為八路軍站崗、放哨、送情報。
在朝鮮邱少雲犧牲的391高地,高高地聳立着一座石壁,上面鐫刻着一行鮮豔奪目的紅漆大字:“為整體、為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士邱少雲同志永垂不朽!”
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、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,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,發現他的胃裏盡是枯草、樹皮和棉絮,竟無一粒糧食,也無不為之震驚。
“壯別天涯未許愁,盡將離恨付東流。何當痛飲黃龍府,高築神州風雨樓……”在河北樂亭縣的清平書社,悠揚的三絃琴聲伴隨着悦耳的大鼓聲,李大釗的故事再一次被鼓書藝人唱誦。